在如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库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如何在局域网中使用C语言访问数据库,也成为许多开发人员和实际应用者面临的难题。下面,本文将会探讨该问题,并给出一些解决方法。
一、如何选择数据库
在局域网中使用C语言访问数据库,首先要考虑的是选择何种数据库。目前较为常见的数据库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而在选择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功能性方面:不同数据库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性,主要看对于业务需要的功能,是否都能够支持。
2.易用性方面:数据库的易用性主要表现在接口的清晰明了、文档说明是否详细等方面,当然与个人习惯也有关系。
3.性能方面:如果需要进行大量数据操作,那么性能的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4.安全方面:数据库的安全性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之一,主要是考虑数据加密、权限设置等是否完善。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数据库。
二、数据库连接方式
关于数据库连接方式,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ODBC连接: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的数据库连接)是指一种通用的连接数据库的方法,实现原理就是给不同的数据库提供一组通用的接口来访问。而ODBC的操作方式主要是基于“数据源”的,即通过系统管理器来进行操作。对于C语言,ODBC连接方式可以用于连接各种开放了ODBC接口的数据库。
2.ADO连接:
ADO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连接方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易学、易用,能够非常方便地连接多种数据库。
3.JDBC连接:
JDBC(Java数据库连接)是一种连接Java程序与数据库的方法,而对于C语言而言,JDBC没有直接使用的可能。但是,JDBC中涉及到的一些概念和设计思路,也可以为C语言程序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三、C语言访问数据库
当我们在局域网中选择好了数据库连接方式以及需要连接的数据库之后,就可以开始使用C语言来访问数据库了。接下来将列举一些通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使用ODBC方式访问MySQL:
在使用ODBC一般由三个步骤:调用SQLAllocHandle()分配对应ODBC环境资源,以及Dsn(Data Source Name)资源,设定DSN属性,输入连接信息。
2.使用ADO方式访问MySQL:
ADO在连接数据库的时候,主要利用了createObject()方法,用来创建一个连接对象,并通过设置该对象的属性,传入连接数据库所必须的参数,比如数据库的地址、用户名和密码等。
3.使用JDBC方式访问MySQL:
在使用JDBC连接MySQL时,需要先在服务器端将MySQL的Java包安装完毕,并且在工程中加载该安装包。然后将JDBC连接MySQL的代码写入到工作项目里,最后进行编译和运行。
在实际使用C语言连接数据库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和对应的代码,但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考虑到数据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同时要结合实际项目,增强代码易读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
四、:
数据库已经如此的普及,对于我们而言,学会使用C语言来访问数据库,无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虽然整个过程比较繁琐,需要我们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如果掌握得好,可以大大提升C语言程序员的实际开发能力,也可以为实际使用者提供更为稳定可靠和可扩展的应用。所以,希望各位C语言爱好者和从事开发者,通过学习和实践,充分发挥C语言的优势,在局域网中实现数据库的高效访问。
相关问题拓展阅读:
用C语言怎么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
#include
#include
intmain()
{
MYSQL*conn;
MYSQL_RES*res;
MYSQL_ROWrow;
char*server=”localhost”;//本地连接
char*user=”root”;//
char*password=””;//mysql密码
char*database=”student”;//数据库名
char*query=”select*fromclass”中拦;//需要查询的语句
intt,r;
conn=mysql_init(NULL);
if(!mysql_real_connect(conn,server,user,password,database,0,NULL,0))
{
printf(“Errorconnectingtodatabase:%sn”,mysql_error(conn));
}else{
printf(“Connected…n”);
}
t=mysql_query(conn,query);
if(t)
{
printf(“Errormakingquery:%sn”,mysql_error(conn));
}else{
printf(“Querymade…n”);
res=mysql_use_result(conn);
if(res)
{
while((row=mysql_fetch_row(res))!=NULL)
{
//printf(“num=%dn”,mysql_num_fields(res));//列数
for(t=0;t
#include
#include
void main()
{
HENV henv; //环境句柄
HDBC hdbc; //数州银据源句柄
HSTMT hstmt; //执行语句句柄
unsigned char datasource=”数据源名称”; //即ODBC源中设置的源名称
unsigned char user= “用户名”; //数据库的帐户名
unsigned char pwd= “密码”; //数据库的密码
unsigned char search=”select xm from stu where xh=0″;
SQLRETURN retcode; //记录各SQL函数的返回情况
// 分配环境句柄
retcode= SQLAllocEnv(&henv); // 等介于 SQLAllocHandle(SQL_HANDLE_ENV, SQL_NULL_HANDLE, &henv);
// 设置ODBC环境版本号为3.0
retcode= SQLSetEnvAttr(henv, SQL_ATTR_ODBC_VERSION, (void*)SQL_OV_ODBC3, 0);
// 分配连接句柄
retcode= SQLAllocConnect(henv,&hdbc); // 等介于 SQLAllocHandle(SQL_HANDLE_DBC, henv, &hdbc);
//设置连接属性,登录超时为*rgbValue秒(可以没有)
// SQLSetConnectAttr(hdbc, SQL_LOGIN_TIMEOUT, (SQLPOINTER)(rgbValue), 0);
//直接连接数据源
// 如果是windows身份验证,第二、三参数可以是NULL,也可以是任何字串
//SQL_NTS 即 “Null-Terminated String”
retcode= SQLConnect(hdbc,datasource, SQL_NTS, user, SQL_NTS , pwd, SQL_NTS );
//分配语句句柄
retcode= SQLAllocStmt(hdbc,&hstmt); // 等介于 SQLAllocHandle(SQL_HANDLE_STMT, hdbc, &hstmt);
//直接执行查询语句
retcode=SQLExecDirect(hstmt,search,SQL_NTS);
//将数族扮据缓冲区绑定数据库中的相应字段(i是查询结果集列号,queryData是绑定缓冲区,BUFF_LENGTH是缓冲区长度)
SQLBindCol(hstmt, i, SQL_C_CHAR, queryData, BUFF_LENGTH, 0);
//遍历结果集到相应缓冲区 queryData
SQLFetch(hstmt);
/*
*对遍历结果的相关操作,如显示等
*/
//注意释放顺序,否则会造成未知错误!
SQLFreeHandle(SQL_HANDLE_STMT, hstmt);
SQLDisconnect(hdbc);
SQLFreeHandle(SQL_HANDLE_DBC, hdbc);
SQLFreeHandle(SQL_HANDLE_ENV, henv);
}
代码看上去很复杂,其实都可以直接复制。其中需要改的是册穗宴数据源名称、数据库用户名、数据库密码和SQL语句。
然后就是SQLFetch后得到结果集后,如何使用的问题了。
在下面的注释部分 填写你的处理代码即可。
/*
*对遍历结果的相关操作,如显示等
*/
举个例子,连接SQL:
// 打缓悄凳开数据库运铅
strDBClass.Format(_T(“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s;Jet OLEDB:Database Password=%s”), m_strUnEntryptMdbFilePath,m_strMDBPassword);
// 创建连接
HRESULT hr = m_pConnection.CreateInstance(_uuidof(Connection));
_ConnectionPtr m_pConnection->Open(m_strDBClass,_T(“”),_T(“”),adConnectUnspecified);
// 声明表单指针
_RecordsetPtrpBandRecordset;
pBandRecordset.CreateInstance(__uuidof(Recordset));
// 执行语句
CString strSQL(L”SELECT * FROM “);
扰旅m_pConnection->Execute((LPCTSTR)strSQL,NULL,0);
// 提取某一项 例如BandInfo
int iBandInfo = wcscmp(colum, L”BandInfo”);
while(!recordsetPtr->adoEOF)
{
var = recordsetPtr->GetCollect(colum);
if(var.vt != VT_NULL)
strName = (LPCSTR)_bstr_t(var);
recordsetPtr->MoveNext();
}
局域网内一台电脑建立了SQL数据库,如何让局域网内其它电脑连接使用?
1、如果是编程使用,可以是使用ADO进行访问,
2、如果只是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可手如毁是使用远程桌面连接,这个在 开始菜单-附件-远程桌毕备面连接
使用第二种,需要账户和密码进行登录
使用之一种橡丛,请在百度文库找一下 VC ADO使用
–访问不同电脑上埋枯的数据库(远程只要联好网就一样)
–如果经常访问或数据量大,建议用链接服务器
–创建链接服务器
exec sp_addlinkedserver ‘srv_lnk’,”,’SQLOLEDB’,’远程服务器名或ip地址’
exec sp_addlinkedsrvlogin ‘srv_lnk’,’false’,null,’用户名’,’密码’
go
–查局蚂询示例
select * from srv_lnk.数据库名.dbo.表名
–导入示例
select * into 表 from srv_lnk.数据库名.dbo.表名
go
–处弯腊洞理完成后删除链接服务器
exec sp_dropserver ‘srv_lnk’,’droplogins’
符号按错论:
( )1、因特网是一种国际互联网
( )2、网络互连必须遵守有关的协议、梁闷规则或约定
( )3、局域网的安全措施首选防火墙技术。
二、单选题
(1) (单选题)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
(A)协议 (B)介质 (C)服务 (D)网络操作系统
(2) (单选题)以下哪一个选项按顺序包括了OSI模型的各个
层次
(A)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系统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C)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转换层,会话后,表示层和应用层
(D)表示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物理层和应用轿粗层
(3) (单选题)在 OSI模型中,第 N层和其上的 N+l层的关系是:
(A)N层为N十1层提供服务
(B)N十1层将从N层接收的信息增了一个头
(C)N层利用N十1层提供的服务
(D)N层对N+1层没有任何作用
三、填空题
1.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2.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 常见的因特网服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四、应用题或简答题
(1) 从实现的功能闭渣镇看,什么叫计算机网络?
(2)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有何不同?
(3) 什么是对等网?
选择题(以单选题为例)
1. 对IP数据报分片的重组通常发生在( )上。
A. 源主机 B. 目的主机
C. IP数据报经过的路由器 D. 目的主机或路由器
2. 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 )上完成的。
A. 数据链路层 B. 网络层
C. 传输层D. 会话层
3. MAC地址通常存储在计算机的( )。
A. 内存中B. 网卡上
C. 硬盘上D. 高速缓冲区中
4. 使用ping命令ping另一台主机,就算收到正确的应答,也不能说明( )。
A. 目的主机可达
B. 源主机的ICMP软件和IP软件运行正常
C. ping报文经过的网络具有相同的MTU
D. ping报文经过的路由器路由选择正常
5. 下面关于以太网的描述哪一个是正确地( )
A. 数据是以广播方式发送的
B. 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受数据
C. 两个节点相互通信时,第三个节点不检测总线上的信号
D. 网络中有一个控制中心,用于控制所有节点的发送和接收
6. 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
A. 必须使用直通UTP电缆 B. 必须使用交叉UTP电缆
C. 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D. 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7.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地( )
A. 集线器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
B. 集线器具有信息过虑功能
C. 集线器具有路径检测功能
D. 集线器具有交换功能
8. 以太网交换机中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 )
A. 是由交换机的生产厂商建立的
B. 是交换机在数据转发过程中通过学习动态建立的
C. 是由网络管理员建立的
D. 是由网络用户利用特殊的命令建立的。
9.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对通过的信息进行过虑。
B. 以太网交换机中端口的速率可能不同。
C. 在交互式以太网中可以划分VLIN。
D. 利用多个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不能出现环路。
10. 因特网使用的互联协议是( )
A. IPX协议 B. IP协议 C. AppleTalk协议 D. NetBEUI协议
11.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IP层可以屏蔽各个物理网络的差异。
B. IP层可以代替各个物理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工作。
C. IP层可以隐蔽各个物理网络的实现细节。
D. IP层可以为用户提供通用的服务。
12. IP地址205.140.36.86的哪一部分表示主机号?( )
A.B. 205.C.D. 36.86
13. IP地址129.66.51.89的哪一部分表示网络号?( )
A. 129.66 B.C. 192.66.51 D. 89
14. 假设一个主机的IP地址为192.168.5.121,而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那么该主机的子网号为。( )
A. 192.168.5.12 B.C.D. 168
15. 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高速缓冲区中的ARP表是由人工建立的。
B. 高速缓冲区中的ARP表是由主机自动建立的。
C. 高速缓冲区中的ARP表是动态的。
D. 高速缓冲区中的ARP表保存了主机IP地址与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
填空题(其它内容以后增添)
1. 在转发一个IP数据报过程中,如果路由器发现该数据报报头中的TTL字段为0,那么,它首先将该数据报,然后向发送ICMP报文。(抛弃、源主机)
2. 源路由选项可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松散源路由。(严格源路由)
3. 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网络层、链路层和。(传输层、物理层)
4. 最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有3种,它们是总线型、和 —–。(星形、环形)
5. 以太网使用的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而FDDI则使用令牌作为共享介质的访问控制方法。(CA/CP)
6. 组建网络,在将计算机与100BASE—T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米。(100M)
7. 非屏蔽双绞线由—-对导线组成,10BASE-T使用其中的—-对进行数据传输,100BASE-T使用其中的—–对进行数据传输。(4、2、2、)
8. 以太网交换机的数据转发方式可以分为 —–、存储转发交换和改进的直接交换。(直接交换)
9. 互联网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
是面向非连接。其中,面向非连接是目前主要使用的解决方案。(面向对象)
10. IP地址由位二进制组成,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其中网络号表示 —-,主机号表示。 (32、网络IP、主机IP
计算练习(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 已知某计算机所使用的IP地址是:195.169.20.25,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40,经计算写出该机器的网络号、子网号、主机号。
因为:195=B,240=B,25=B
由以上参数可知:1.该计算机网络属于C类网;
2.网络号为 195.169.20 ;
3.子网号为 1;
4.主机号为 9。
关于c 如何使用局域网中的数据库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本文来源链接地址: https://www.npspro.cn/14685.html